陳鳴遠字鶴峰、鶴邨,號石霞山人,又號壺隱,生於清康熙年間,宜興上袁村人出生於紫砂世家,生卒年不詳。康熙年間制壺名師,作品常被官宦以高價收藏,與供春、時大彬齊名,時稱「宮中艷說大彬壼,海外競求鳴遠碟」。其作品「東陵瓜壺」現藏於南京博物院。

IMG_4398-1.jpg

陳鳴遠為清代首屈一指的制壺大師,無論是砂壺的『光貨』、『花貨』或是其他文房雜項等,皆有許多高水平的作品傳世。目前所知傳世的作品中,還未有僧帽這個款式的紫砂壺藝 

IMG_4399-1.jpg

此壺為明代的紫砂白泥胎土,筆者見過使用白泥製作的紫砂壺,最晚不會超過清初時期。清中之後的白泥土胎就富含黑色顆粒的成份,直到近代皆是如此,所以筆者認為 : 從清中期後這類的土胎應該與明代的白泥有所區分,稱之為段泥。

IMG_4402-1.jpg

純手工制作的紫砂壺比擋胚速成的壺在視覺上確實有明顯的差異,無論是線條比例、壺身的接合面,都呈現出手工的美感,沒有一絲的匠氣。

古代燒陶是憑窯廠師傅經驗來控制窯溫,少了現代恆溫控制的因素,所以古時候材燒的失敗率通常都很高,由於窯溫的變化大,使得陶土受溫後收縮較為劇烈,以致於壺的表面都有凸出甚至爆裂的現象。

此壺共有30幾處凸出處,但未有爆裂的現象,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制壺者煉土的高超技術,雖然窯溫的變化大,出窯之後仍舊是只傳世的精品。

IMG_4405-1.jpg

底款為鳴遠鋼刀刻款與陳鳴遠印款

IMG_4404-1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白泥 僧帽 鳴遠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t575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