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王東石,清道光 同治年間製壺名家。別號"苦寙生",曾與何心舟等赴浙江寧波創"玉成窯",創製紫砂壺,王東石製壺深得古法,工法細膩,銘刻亦佳,喜用本山綠泥製壺,燒成白中泛黃脂如玉色,宛若珠绯。

"石銚"是石瓢最早的稱呼,銚是一種金屬的小烹器。銚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,最早見於北宋蘇軾"試院煎茶"詩: "且學公家作名欽,磚爐石銚行相隨"。蘇東坡把金屬"銚"改為"石銚",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係。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,發現當地的紫砂罐煮茶比銅、鐵器皿味道好,於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有壺嘴又有樑(壺提)的砂陶銚用來煮茶,這銚也就是後人所稱的"東坡提樑"壺,最早的紫砂"石銚"壺。

IMG_3575-1.jpg

《陽羨名陶錄》:「東石,同光間人,造壺得古法,刻工精細。嘗為胡公壽製壺。」

王東石善于廣交書畫界同仁,有胡公壽、任伯年、梅調鼎等名士。

胡公壽(1823 - 1886),名遠,字公壽,號瘦鶴,以字行,又號橫雲山民,華亭(今上海松江)人,僑居上海賣畫為生。能詩書,善畫山水和花卉,尤喜畫梅。書法宗顏真卿。畫筆秀雅,以濕筆取勝。有《寄鶴軒詩章》傳世。海上畫派之大家。

IMG_3576-1.jpg

一般認為“玉成窯”砂器的泥料是由宜興的紫砂泥,以及浙江上虞或慈溪等地的山泥相互摻合調配而成,燒成後,泥色一般黃而微紅,類似澄泥。坊間多以此為“玉成窯”判斷之依據。然而,“玉成窯”的燒造前後延續大約二十餘年,期間燒造的地點亦不固定,因此很難確保其所用泥料的一致性。

從傳世“玉成窯”砂器來看,確有大部分的泥色是黃而微紅,卻也有泥色為橙褐,深褐,或栗色的,這其中大約有窯溫高低不同所導致泥料發色的差異,但泥料本身成分的不同也是不應否認的。不論泥色,“玉成窯”砂器燒成後,表面幾乎沒有如一般宜興紫砂器所具有的砂粒感,但是在表面磕損處確實能夠看到包含在泥料內部的砂粒,可見“玉成窯”泥料中確有紫砂,但不儘然是紫砂。這或是“玉成窯”製作者有意為之,以區別“玉成窯”於普通紫砂器。 取自於網路-松蔭藝術

此壺泥料類似黃金段泥(屬於本山綠泥中獨特的泥種之一)。筆者見過的古壺中,黃段所製砂壺甚少,如本部落格中-荷葉青蛙扁圓壺,是相似的泥胎 。此壺偏於澄褐或栗色,泥中含大量白色砂粒,這是玉成窯所製特有的胎土。

 

底款"苦寙生作",苦寙生為王東石別號。

IMG_3580-1.jpg

1426180411494_1[1].jpg

下圖為放大鏡下土胎的樣貌,黃金段泥泥胎中富含白色顆粒明顯。

1469750183409.jpg

 

以下這把東坡石銚與筆者這把如出一轍(取自於網路),底款相同都為"苦寙生作"款。

石銚壺-1.JPG

下圖為玉成窯-王東石製段泥提樑壺(取自於網路) ,作工、泥料與此東坡石銚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此壺以黃泥為胎,形製儒雅。壺側刻有“磚爐石銚長相隨”,末署“山農仿坡共煎茶詩”。壺底鈐“石窗”方印。提梁底側鈐“東石”小章。

石銚壺.jpg

arrow
arrow

    swt575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