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「阿曼陀室」款的紫砂壺是清代嘉慶年間制壺名家楊彭年、楊鳳年兄妹與書畫家陳曼生(1768~1822)合作製作的紫砂壺,一般由陳曼生設計壺樣,彭年、鳳年兄妹依樣成型,再由曼生在壺上題字刻銘,世稱「曼生壺」,壺底有「阿曼陀室」、「桑連理館」等印記。



    陳鴻壽(1768-1822),字頌,又字子恭,號曼生,浙江錢塘人,生於乾隆三十三年,嘉慶六年(1801卒于道光二年(1822),享年五十五歲。三十四歲時拔貢,嘗於力溧陽縣宰時,與文人及壺手合作,首創紫砂茗壺與詩、書、畫、印藝術相結合之風氣。


    陳曼生為當時知名畫家、詩人、篆刻家和書法家,“西泠八家”之一;他的眾多名號如“夾穀亭長”、“西湖漁隱”等等。據《溧陽縣誌》記載,陳曼生在溧陽應該主政兩任,擔任知縣共六年之久,曼生生性豪放熱情、興趣廣博,各地賢俊名流踵門結交,萃集左右,歌詩酬唱,書畫往來,名噪海內。



    溧陽與宜興相鄰,由於飲茶習俗的改變,於明代興起的宜興紫砂壺名聲大振。入清以來,宜興紫砂壺發展已相當成熟,不少達官貴人、文人雅士、工商巨賈紛至遝來。陳曼生以其書畫金石之功力,結交制壺名匠楊彭年等人,又加上文人墨客、同僚幕客共同“傳唱”、“把玩”,使陳曼生的制壺生涯達到頂峰。




    其特點是去除繁瑣的裝飾,務求簡潔明快,壺型變換多樣,簡潔流暢,古樸大方。其次是壺身刻銘文詩句,自曼生開始在紫砂壺上雕刻書法繪畫後,紫砂壺就具有了特殊文化內涵 "壺隨字貴,字因壺傳" 是此能流傳至今且對後人制壺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。



  


    據考証,曼生壺不止十八式,世人所以用『十八』這個數字,也許是中國受佛教影響較大的原因,人們就常常用來象徵完善、成熟或極至。


 






 


    歷史上統計曼生壺有三十八種樣式,如上圖所示。


不過依筆者所見曼生銘刻壺款(如此壺),已超越三十八種樣式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t575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